
“教育的本性更多的是保守的,而不是進取的;它一般在社會與文化變遷過程中,主要擔當的是‘滯后’的角色,也就是常常落后于社會及文化的變遷。只有在社會意識形態的強有力的干預下,它才會緊隨社會及文化之后,作出這樣或那樣的改變?!?/span>——薛新龍.數字經濟時代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轉型.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,2019(09):42-44. 面對當今世界由于信息化、全球化推動社會發生結構性變化,教育轉型變革的迫切性已經到了 “臨界狀態”,容不得繼續“滯后”下去了。從工業社會步入信息社會,世界走向未來的智慧文明社會和文化變遷的力量浩浩蕩蕩,挾裹著教育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浪潮。事實上,社會數字化轉型浪潮已然到來,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跟上信息文明的步伐和走向智慧文明的愿景,成為教育轉型發展的潛在需求。近年來,我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 例如,《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 規劃》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《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》《教育信息化 2.0 行動計劃》, 強調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。在《十九大報告》中提出了“建設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”的偉大構想,這是在判斷信息社會發展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略部署。這也意味著“智能”是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,將成為未來社會人類生存與實踐的主導方式。2017 年 7 月,國務院印發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目標,提出要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和團隊、 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力度,建設人工智能學科。2021 年 7 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《5G 應用“揚帆”行動計劃(2021—2023 年)》,明確了“5G+智慧教育”的重點應用領域,提出“加大 5G 在智慧課堂、全息教學、校園安防、教育管理、學生綜合評價等場景的推廣”。2021 年 11 月,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《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》,從供給側、需求側和環境側協同發力,發展全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。這些國家政策對教育數字化轉型起著主導推動作用。可見“教育數字化”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,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建設智能社會新生態對教育的新要求。
一是支持和鼓勵教育數字化轉型,通過建立教育數字化生態系統,包括互聯網接入、數字平臺、數字素養、數字領導力和數字化人才等的布局,直接或間接影響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導邏輯與意愿。
二是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戰略性方向,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具有模糊、復雜和缺乏結構性特征,這些特征會影響和約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選擇和走向,國家政策體現出國家戰略需要和教育發展需求,可轉變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直接動力需求。
同時,國家政策也給教育數字化相關產業帶來了政策紅利,促進教育數字化產業的發展,例如智能平臺、智能學具、學習管理系統等企業的發展,而數字化產業與教育聯動,又會繼續拓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空間。教育數字化:在廣義上是指技術與教育系統深度融合的社會教育轉型的綜合體;在狹義上指的是將技術引入教育組織,以及基于這些技術形成的產品、流程或模式的創新和變革。

數字化升級:利用數字技術和信息改變組織的運作過程
數字化轉型:將數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的各個層面,推動教育組織轉變教學范式、組織架構、教學過程、評價方式等全方位的創新與變革,從供給驅動變為需求驅動,實現教育優質公平與支持終生學習,從而形成具有開放性、適應性、柔韌性、永續性的良好教育生態。
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變遷過程,其中要經歷許多大大小小的教育創新和變革。
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,銀狐一直堅守教育信息化行業25年,擁有豐富的產品研發、生產、銷售與服務外包經驗;經銷渠道與服務網絡遍布全國。堅持運維服務為核心,打造智慧課室生態鏈產品為公司發展目標,從產品到項目,以自創的“建管服”一體化的服務理念和執行效果獲得客戶的好評,擁有行業先進的基于數據提供的服務外包運營管理支援中心,是中國標準化服務外包的領軍者和倡導者;擁有自己的研發中心,具備自主創新研發與產品迭代研發能力;持續為教育數字化下區域信息化新基建貢獻自己的力量!
文案排版丨策劃推廣部
申明:本文所用配圖為本司原創或實地拍攝所得,轉載使用請與小編聯系,否則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!版權歸本司所有。部分配圖來源CC0協議網站,已注明并保存信息備查。